
地址:昆山市珠江北路128号
分馆地址:昆山市西园街1号
邮编:215300
电话:0512-55239961
传真:0512-55239961
网址:www.kswhg.com
邮箱:ksswhg@sina.com
(转载自《昆山日报》2013.06.04)
光绪《周庄镇志》载:端午贴印符,悬钟馗或天使像,系蒲艾于床,并作瓶供。食粽子、黄鱼,饮雄黄酒。簪榴花、茧虎、小赤豆、健人,以辟邪。焚烧苍术白芷,以驱蚊蚋。
乾隆《陈墓镇志》载:端午贴朱符,饮雄黄酒、菖蒲酒,簪榴花、艾叶。午时,合诸丸药收百草,饮雄黄酒。
在老百姓看来,端午是一个“驱毒、辟邪”的日子。贴神符、挂钟馗像、挂蒲艾、插健人(儿童还戴老虎肚兜、穿老虎衫),均是为了辟邪。“健人”是一种用金银丝(富人)或铜丝金箔(穷人)做成的饰物,形状为小人骑虎,也有饰以钟、铃、缨等物的,插在妇女发髻。
吃雄黄酒、烧苍术白芷,为的是驱毒。雄黄酒是用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。在午时饮用,余酒可涂在小儿额上,或随洒墙壁,以祛毒虫。民间传说《白蛇传》中,白娘子饮雄黄酒后现出了蛇身原形,故人们便以为蛇蝎蜈蚣之毒,可由雄黄酒破解。
是日,昆南民间还有吃“五黄”的食俗。“五黄”指黄鳝、黄鱼、黄瓜、咸鸭蛋及雄黄酒。前四者为时鲜食品,而后者用以驱毒。
苍术和白芷均为中草药,有较强的消毒作用。烟熏苍术白芷也是为了祛毒。另外,还可用辟瘟丹驱除毒虫。辟瘟丹是采紫苏、苍术、雄黄、薄荷等“百草”,用蜂蜜炼成的药丸。
吃粽子和划龙船,是端午节的标志性符号。吃粽子为的是祭奠屈原(或称祭奠伍子胥)。昆南的端午粽,有白粽(俗称白水粽)、甜粽(内放红糖、赤豆、枣子)、咸粽(内放咸肉、鲜肉)等,不但自己享用,还馈赠乡邻。
旧时,昆南的龙舟,大多是用狭小而轻快的农船改装而成的,请木匠和纸扎师傅把船装扮成“龙”的模样。龙首高昂,龙尾翘起,龙船四角彩旗飘舞,旗上写着“四时无灾,八节有余”、“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”等字样。
龙船的舱中架设16支桨(两边各8支)。划手都是体魄健壮的中青年,身穿马甲,腰围纱巾,分排左右两旁;“篙师”执长篙立于船头(称“挡头篙”);鼓吹手伏于中舱助兴。
有的龙舟,船头还有台阁表演。台阁是一种民间舞台造型艺术,即将舞台缩小成方桌大小,表演者大多是擅长嬉水的孩童,他们身穿各色艳丽服装,打扮成戏剧人物,用造型来表演戏剧中的场面。
令旗一挥,哨令一响,龙船齐头并发。划手按锣鼓的缓急滑动船桨。沿河两岸,男女老少,穿着盛装,兴高采烈地看热闹。瞬时,锣鼓声、划水声、喝彩声便汇成一片。
上世纪60年代后,端午传统与其他习俗一样,逐渐被“移风易俗”了。改革开放后,随着民俗文化的复兴和繁荣,传统端午习俗在昆南得到了“复活”。
近几年,周庄每年都要举办迎端午、忆端午活动,通过特色民俗活动,丰富文化旅游的内涵。不仅有熏苍术白芷,悬挂菖蒲、艾草,裹粽子等旧时端午的情景再现;还有舞龙、舞狮、挑花篮、打连厢、荡湖船等表演。水乡快船表演、沈厅财神许愿等活动也被融入了其中。
端午习俗,表达的是老百姓期盼平安、吉祥的美好心愿。融入了新时代人文精神的端午文化,更是耐人寻味。
(李惠元)